首页

艾丝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05:24:12 作者:注入“新动能” 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评选启动 浏览量:77550

  中新社银川10月25日电 题:台青扎根宁夏 从无到有开辟棒垒球“乐土”

  中新社记者 杨迪

  “来参加比赛的台湾朋友们都很直接地跟我说:哇!你们这次活动办得也太好了!”不久前结束的2024海峡两岸(宁夏)青年慢投垒球邀请赛,让在宁台青林智薰感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。8年前初到宁夏的他不曾想到,位于大陆西北地区的宁夏,能够举办吸引海峡两岸300余名球员参赛的大型赛事。

林智薰在宁夏银川开展棒垒球教学。谢宇 摄

  林智薰原是一名台湾职业棒球运动员,退役后于2016年来到宁夏银川,从事健身行业。彼时,棒垒球对当地人而言完全是一项陌生的运动,林智薰发现其中蕴藏着机遇。2022年初,在朋友、家人的支持下,他开始重拾“旧业”,在银川推广棒垒球运动。

  刚起步时,林智薰的教学场地是在一家健身房楼顶的天台上,条件简陋,一起参与棒垒球活动的人员只有十来个。如今,他和同伴已打造了室内训练馆,所创立的俱乐部仅核心会员便有近百人。

  在推广棒垒球的第一年,林智薰和团队以成年人为主要受众,爱好者数量飞速增长。“当俱乐部成员数量稳定下来后,我们开始转型向学校推广这项运动。”

  林智薰向学校推广之初也吃了不少“闭门羹”,但在团队的坚持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,一些学校开始慢慢理解、接纳这项运动。如今,银川已有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棒垒球兴趣课,“我们给学生上完课后,大家的反馈都非常好。”

  在林智薰心中,棒垒球是一项充满快乐、合作的团队运动,每一次成功的进攻、防守都源于团队的配合,借助这项运动,他也在宁夏交到了不少好朋友。

  林智薰表示,随着棒垒球运动在宁夏的推广,两岸青年得以借助棒垒球赛事增进彼此了解。“比赛期间不少台湾朋友品尝了羊杂碎、羊头等特色美食,还去沙坡头景区体验滑沙、骑骆驼。好多人对我说他们已经爱上了宁夏。”林智薰说,“球场上相互切磋球技,场外又彼此分享生活,棒垒球运动为两岸青年搭建了一个友善的沟通桥梁。”

  除了日常的教学、训练外,林智薰还开通多个社交账号,分享记录生活和当地文化、美食。“有不少台湾朋友通过我的视频,了解了我在宁夏的生活。”

  “我在宁夏生活了8年,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乡。”林智薰说,他喜欢宁夏舒缓的生活节奏和热情率直的民众,自己也与一名宁夏女孩相识相爱,成为“宁夏女婿”。

  谈及未来,林智薰表示,希望推动两岸棒垒球赛事品牌化,邀请更多台胞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其中,也希望能为宁夏组建一支专业的球队,去参加更多赛事。(完)

【编辑:李骏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五一”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2.95亿人次

通知》强调,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,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特色鲜明、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,凝聚关心国防、热爱国防、建设国防、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。

旅游周边产品花样迭出 折射中国消费活力足

——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长期以来,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、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,各种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无处不在,如果不严加防范,经常打扫政治灰尘,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。我们必须常怀忧患意识、底线思维,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坚定自觉,补钙壮骨、排毒杀菌、祛病疗伤、去腐生肌,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,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,汇聚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,使党永远不变质、不变色、不变味。

“中法文明交流互鉴:回顾与展望”学术研讨会在巴黎举行

在他看来,西方应当进一步理解中国的现代化,以促进彼此合作,从而推动全球体系朝着基于共赢互助的新型相互依存关系发展。中国和欧洲存在一些共识基础和密切的联系。欧洲和中国都坚信,国家是寻求社会正义和保护弱者的不可或缺的主体。中国提出的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也将同属一个大陆的中欧双方连接了起来。

微视频|你身边的这抹绿色 总书记深深牵挂

一直以来,蒙牛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播散下一个个希望的种子,2018年,蒙牛发起“踢球吧!少年强”足球公益活动,带领88名热爱足球的孩子踏上俄罗斯世界杯赛场,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希望铺就了坚实的基石。开启于2022年的“希望工程·蒙牛少年足球公益行”已进入第三年。当年,蒙牛帮助11位足球少年踏上卡塔尔世界杯之旅,展开中卡青少年足球友谊赛,点燃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激情对决。

东西问·中外对话丨“China Travel”何以成为国际热词?

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。在反贫困的伟大斗争中,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;“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、一个贫困群众”的庄严承诺,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。在世界减贫实践中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现象,即随着扶贫行动推进和贫困人数减少,减贫的边际效用递减,走完“最后一公里”难度越来越大,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很多发达国家都未能攻克这个顽固的堡垒。中国经济学家蔡昉观察发现,中国扶贫资金规模多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增速,不抛弃不放弃,直至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、完全兑现“一个不能少”的承诺。他认为,这充分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居于中国减贫事业核心位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